熱火朝天制作釀菜
“十八釀”葷素搭配,美味誘人
家鄉(xiāng)的美食,不僅是舌尖上美味佳肴,更是一種記憶。
“十八釀”是平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。用平樂人的話說,就是無菜不釀、無席不釀。
平樂古稱“昭州”,漓江、茶江、荔江三條江在縣城匯成桂江,是桂北地區(qū)重要的水運樞紐。這里孕育了獨特的“船上人家文化”,美食“十八釀”便是這一悠久文化的集中體現(xiàn)之一。
以前,漓江、桂江是中原與嶺南之間的交通大動脈,而桂江沿岸的人們就靠這條水路生活。他們以水為伴,以船為家。船上生活枯燥而艱辛,一般6至7天才會靠岸一次,采購生活必需品。特別是炎熱季節(jié),采購來的新鮮食材很快就會變質(zhì)。在反復(fù)的摸索中,船上人發(fā)現(xiàn)釀菜便于貯存、保鮮。于是,釀菜在船上人家風(fēng)行起來。后來,釀菜離船上岸,進入了岸上百姓家中。
平樂縣城老街上,有一排排高大而古樸老房屋。在不起眼的餐館里,常?吹较埠脽狒[的老街坊招呼一幫朋友和親戚一起吃飯。釀菜便是他們必不可少的美味之一。
平樂人喜歡吃釀菜,幾乎人人都會做、愛做,特別是有親朋好友來做客,必須要做一兩道釀菜來招待。所謂“釀菜”是當(dāng)?shù)匾环N特色吃法,就是把各種調(diào)料加入到肉餡里,然后填入不同蔬菜或殼類做成的“外衣”中,或蒸或燜,熟而成“釀”。這些做好的釀菜,葷素搭配,葷而不油不膩,香醇爽口。
“我十來歲就會做釀菜了,現(xiàn)在幾乎什么釀菜都能做,做釀菜都能做上癮呢!”在桂林市當(dāng)老師的張阿姨說,小時候除了過年過節(jié)或有親戚來做客,平時很少能吃到釀菜,兒時那些饞人的“十八釀”也成了她至今最留戀的美味。
平樂當(dāng)?shù)厝苏f,“十八釀”只是一種籠統(tǒng)的說法,這個菜式在平樂人的生活中非常盛行,隨著時間的推移,釀菜的菜品越來越多,實際上遠不止18個品種。“但凡可以吃的,都可以把它做成釀”。
平樂釀菜的主要特色在于食材犖素搭配,色彩濃淡相宜,品質(zhì)清淡自然,味道清香鮮美,是人們?nèi)粘2妥郎系淖類。有人統(tǒng)計,平樂釀菜達100多種。如今,“平樂十八釀”盛名遠播,在桂林、南寧乃至區(qū)外一些大城市均可吃到這些美味佳肴。